脑泡创新研究院

一名清华博士的硬科技创业之道

 二维码

图片


硅谷创投圈大佬彼得.蒂尔曾说:“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是的,过去的这些年,围绕互联网的创新层出不穷,而硬科技的创业却由于门槛高,产业链复杂,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所以本期师生共创云论坛,我们与清华大学生物材料学博士李腾进行交流,通过他的创业故事,去探寻硬科技创业的成功之道。


图片


注:以下文字是根据师生共创云论坛的交流速记内容整理提炼而成。


Q1:为何选择硬核的PHA技术创业?
我本科三年级时接触了一个领域,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叫合成生物学—给生命系统在DNA上做工程改造,我非常着迷于它因为它的应用场景巨大。过去,人们研究生命科学都是在发现生命的规律,后来当发现的足够多后,就想着怎么去改一改,尤其对简单生物去改,能让生活更美好,于是就有了合成生物学这个学科。

后来,我读了研究生,我一边读,一边想,到底要拿什么切入点去做,因为合成生物学是个很好的方向,但是是技术需要找到应用场景。我研究的方向就是用微生物去合成PHA(生物可降解材料),可是当时觉得它不够成熟。

后来,我还是觉得PHA我足够熟悉,当时把这个事想简单了,我认为PHA其实还是相当好的切入点,因为它社会效益大,我们的技术积累又足够好,新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进来可以让它持续变好,当时觉得是一个很完美的状态。

Q2:中国和以色列硬科技创业之异同?
以色列创业的核心是技术驱动,以及海外市场,就是说以色列本土是没有市场的,所以他要做一些跟商业模式的创业是完全没有机会的,所以他一定做的是技术创业,而技术创业涉及到一个问题,技术如何和现有的产业链融合。

以色列人的做法是这样的,他会瞄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市场,通常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没指望往产业链下游去延伸,他的技术创业最终都是要整合到一个既有产业链中,整合的方式就是公司被别人收购,或者作为一个技术供应商,只供应技术,或是整合技术解决方案,卖解决方案。不往产业链下游去做太多,而是在上游做事情,这是以色列的情况。


中国情况稍有不同。首先,中国的技术阶段性交易机制是没形成就是说如果是一个不能形成闭环的技术,通常很难获得一个高溢价,但在海外市场是可能的,比如你的目标客户是苹果,作为苹果的供应商,你完全可以做非常尖端一个零件或者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就会有很高的价值,很好的商业回报。

其次,中国有足够的市场,中国基本上是世界上唯二有巨大国内市场和几乎全部产业链国家,而且中国因为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比美国还要更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通常都会往产业链下游走,形成商业的闭环,或干脆抛弃上游,只做下游,比如在流通环节做事。

我们看到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模式类创新其实就是在流通环节、分配环节,终端2C环节上做事,这会产生很大的价值,因为2C意味着商业闭环最重要的环节,对上游的技术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都很强。所以,这是跟以色列最大的区别。

Q3:硬科技商业化中的主要障碍?
产业链条比较长,以至于想去卖产品,首先要解决这个链条上很的问题,需要有大量资本投入。就是说想去销售产品,就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稳定规模生产,且材料性能是稳定,能提到客户要求。

小订单的时候达到客户的需求不管用,因为客户会担心如果给你下大订单,你不一定能交付。比如,现在给你的是100千克级的订单,如果给你下一个100吨的订单,你不一定能交付。或者客户在确定你有能力交付之前,100吨订单是不会给你的。

只有具备100吨订单生产能力,而且材料性能是满足客户要求,才可能拿到客户的订单。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意味着,你可能一上来就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技术、并且有比较大而且稳定的生产规模,而这又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而你又没有钱。
Q4:如何处理硬科技主业与现金流业务?
首先,不好处理,需要做一些妥协。现金流业务是这样的:当时就想怎么能有收入,因为我们做生物技术很顺手,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学科竞赛叫国际基因机器大赛,我跟我的合伙人当年分别是清华跟北大竞赛代表队队长,所以,我们就商量要不然就做竞赛培训吧,我们把实验室开放出来给高中生去做培训,这是一个现金流不错的业务,而且都是先款后货。

其次,不好平衡,需要看客户。因为公司特别小的时候,在做多业务,很难有一个完美解决方案。我们的原则是要知道主业是什么,这个是倾斜最多资源的地方。不同业务能否一起管理核心还是要看客户。定义的客户群是否一样,不一样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会让你管理力量被稀释,这是一定的。但前期公司需要现金流业务,这对公司是非常关键。

Q5:硬科技创业如何进行大客户销售?
大客户特点:决策周期通常比较长,人事可能变动,所处的环境或者战略也可能变动,所以非常核心的一点是: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你要把握从整个企业层面他为什么要跟你合作,你能给他提供什么价值。很多时候这个价值需要你去深层挖掘,本质上就是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另外,我们的大客户有外企、央企或是较大的民企。特点是不一样的:外企通常做事比较有一贯性,需求比较统一、比较好去回应的,他会做事很认真,并且对你的要求非常高,常常周期也比较长。

央企很多时候诉求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有很多政治诉求,或者是一些对他来说有重要影响的政策,这个你要把握。对于民企来说,决策流程相对简单,会更以成本为中心,你要比较快的去回应他的关注。所以,不同类型的大客户是不太一样的。

Q6:硬科技创业如何去把握行业风口?
首先,要想办法先活下来。我们开拓了一个新业务,收入可以覆盖我们所有的研发、日常运营,以至于我就算永远拿不到投资,都可以自己慢慢的赚钱,最终用赚到的钱去实现产品投产,所以我变得非常自信,大不了我不要别人的钱自己做。

其次,要关注行业形势。有两件事:其一是中国从2019年开始在禁塑,这创造了一个巨大市场;其二是过去欧洲人觉得他们的塑料问题解决的很好,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是出口给中国,中国突然终止了所有废塑料进口之后,欧洲人发现原来自己的塑料问题这么严重,于是加快了立法进度,这加速了全球可降解材料市场爆炸式增长。

再次,要和资本保持接触。互联网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之后,要投的东西就是科技了,资本市场开始关注科技,而科技领域一个是看AI,继而看芯片,还有看医药,进而看非医药的生物技术,是有溢出效应的。正好这时候,美国合成生物学领域大火,于是大家就回来看中国合成生物学公司有哪些,发现只有我们,于是有更多的投资人关注我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坚持做正确的事如果你做的是正确的事、对人类来说重要的事,外部的风总会吹到你。而如果说你做的是逆潮流而动的事,可能再坚持也没有用,因为大家不会帮你。如果,你做的事是正确的而且重要的事,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很重要,大家都会来帮你。

Q7:硬科技创业的团队管理之道?
一个公司创始人的特质决定了公司的特质,用比较流行的话,这就是公司文化。公司文化是非常难定义,但是又非常实在,决定了公司的做事方式。比如说价值观,这是公司文化很核心的部分,帮你界定在这个公司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有时候,你可以去定义一堆东西,用一些正面的词,比如诚实、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勤奋等等。但是,你会发现,一个企业可以把这些东西都写在墙上,但是企业真正信奉什么样的价值观,其实是跟创始人直接相关的—就是你创始人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最终会反映到这个公司的价值中。

而价值观对于公司的影响是有决定性的,好多时候管理真的无法完全靠规章制度。比如,一件事交给一个人去做,这个人做到什么程度就是好的,这很难界定。他觉得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而你又觉得他做到那个程度不够,这时候大家就没有讨论的基础。

但是,如果你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因为有这样的价值观所以你要做到什么程度,又因为有这样的价值观,所以有些事情根本不值得这样做,于是管理就变得更有效了。所以,要有共有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的形成跟创始人的价值观直接相关。
   
Q8:在中国从事硬科技创业的优势?
在中国,做很多事情是有优势的,虽然硬科技创业很难,但事实上中国是有非常大优势的,你再找不到产业链这么全的地方,这么统一的大市场,这是中国巨大的硬科技创业的红利我是非常看好的。

美国制造业在空心化,所以我们的同行在美国很难去做产业闭环,只能把他的技术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找大的企业合作或者卖了,但在国内不是,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制造业,缺的是硬科技创新,我们恰好在补科技创新这个环节,补上就会爆发巨大的潜力。

图片




服务内容

创新课程
创新赛事
创业孵化